close



2007年法蘭克福車展以概念車之姿亮相,2008年在日內瓦則以市售車姿態發表,等了近2年的時間,Toyota(豐田) iQ才在台灣總代理和泰汽車的引進下,於2010年台北國際新車大展中與大家見面,而儘管iQ即將販售的消息不斷傳出,總代理也不排除未來導入的任何可能,但日幣匯率不斷上攻也影響了車價訂定與倒入時程,不過為了替iQ提前鋪路、重新拉抬Toyota聲勢並讓大家看見不一樣的"牛頭牌",和泰汽車相當積極安排新車認證與媒體試駕,而此次我們也有機會親自體驗這部歐陸當紅炸子雞的魅力!


據了解,Toyota近年來對於都會車款的研發,皆圍繞著『車身極小化、空間極大化』的概念,而iQ則是Toyota旗下最具代表性的車款(感覺確實比Yaris優很多),因此大家可以發現儘管iQ尺寸不大,(與Smart fortwo相較)3+1的大空間仍然是iQ主打的優勢之一,而這也得歸功於Toyota依循所謂J-Factor強調『俐落線條+加寬車身』的設計概念訂定iQ的車身尺碼。


iQ車身尺碼為2985mm X 1680mm X 1500mm(軸距為2000mm),相較於主要競爭對手Smart(斯麥特) fortwo的2695mm X 1559mm X 1542mm(軸距1867mm),在空間上仍較具優勢,光是車寬就讓iQ跑起來要沈穩許多。


既圓滑又俐落,這聽起來很抽象的形容詞,體現成具體的事物,顯然會是iQ這模樣。無論是幾何的車燈設計、寬扁的進氣口與前保桿,或是恰到好處的霧燈等,iQ讓人感覺很有個性!


iQ小跑鞋尺寸為175/60 R16,對這麼一輛都會小車而言,算是恰到好處,再大不僅可能影響油耗,整體視覺比例看起來可能也會相當奇怪吧!


來到車尾,iQ黑色車窗部分的線條仍然圓潤但有形,與iQ的形象很搭。車尾燈的設計,則是科技感十足,無論是上紅下白配色,抑或3道式設計都讓iQ充滿概念車的味道。


我們打開車門準備來看內裝。iQ的車門設計相當有意思,最上方是開/關車門的拉柄,下方則有充滿流體概念的車門把設計,上頭有著圓形的揚聲器,從頂端帶著弧度往下流至平底處,則有電動窗與中控鎖控制鍵;而門板下方則有一置物盒、杯架設計。


接著來從駕駛座角度快速瀏覽iQ內裝。除了中控台的配置,另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雙色調座椅,記得上一次看見這張座椅是去年Volvo(富豪) XC60試車時,不過採薄型化概念設計的iQ則是呈現了不同於XC60的厚實感,但實際乘坐的感受仍然相當舒適唷!


接著來看中控台吧!坦白說,Toyota在iQ車室運用了許許多多的塑膠材質,但透過飾板、配件的調色與咬花,使iQ的車室簡單卻仍頗具質感。


iQ沒有中控台音響控制面板,因此方向盤上唯一的功能鍵,則是用於音響系統的控制。


儀表板的設計也算簡潔,流線的外殼+矩形設計,中間是時速表,右下方則是轉速表;左邊液晶顯示屏,內容整合了油耗、及時油耗、音響模式(CD/FM/AM)、曲目等。


在從乘客座看中控台之前,我們先抬起頭來看看iQ的車室照明(紅圈處)。一切由簡單俐落概念出發的iQ,連車室照明都只剩下一顆LED燈,亮度還算可以,而開啟/關閉的方式則是直接旋轉環繞於外側的鈕盤。


我們接著從乘客座看iQ中控台配置。整體設計,相當怪異是嗎? 要說怪異也可、說有形也罷、說具個性也無妨,有人喜歡有人則否,但一切從簡單概念拓展,如果你覺得這樣的設計太過簡化,那從好的方面來看,iQ中控台面板上的鋼琴烤漆質感還真好。


最上方,是安全帶與安全氣囊(iQ全車配備9具氣囊,雙前座、雙側邊、雙前座椅椅墊內部、雙邊氣簾、後座)警示燈,接著是吸入式CD口,再往下滑則是冷氣出風口!


下方的倒三角設計,融入了駐車燈與空調控制按鍵,最下方的懸扭則分別控制空調風扇轉速、溫度、模式等。


一旁則是啟動/關閉引擎的按鍵。


往下看,是CVT變速箱排檔座與手煞車拉桿,至於前方的幾個按鍵,則包括S-VSC動態穩定系統、外接音源孔、墊熱座椅的加熱鍵。


接著我們來看後座,為了體貼後座乘客有地方放飲料(管你是猩巴克還是五十籃),Toyota在iQ後座左右兩側各設一置杯架。而iQ的後座要坐進2名成人 也是可以的,但為什麼說是『3大+1小』呢?簡單來說,後座要坐進一名成人,前座勢必得往前調整,否則幾乎沒有膝部空間可言,但除非駕駛身材嬌小,否則大 概只有前排乘客座能將座椅前調。


我們找了『勞萊、哈台』來為各位示範,這一胖一瘦坐進去,前面的瘦子還是得將椅子往前挪,而後座的胖子坐進去之後,膝部與前座椅背還有一拳頭距離,至於頭部空間...行行好,放了iQ一馬,它不過是部都會微型車呀!


iQ的後座還是可以放倒的,坦白說像這樣相當有個性的小車,我們也建議最好別超過2人乘坐,後座就拿來放置行李,輕鬆又快樂,這不是很好嗎?而且必要時還可以放倒後座椅背,不管要玩幾天,多少行李iQ也都吃得下吧!


好吧~看完外觀內裝篇,我們可以準備來看動力操控與市場分析囉!請大家拭目以待。
引用快車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欣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